【地域歧視】
中原地區對蜀地存在一種根深蒂固的地域歧視,在那個時候,河南才是天下的中心,汴州、洛陽才是一線大城市,而幽州(今北京)是偏遠鄉村,地接北虜,更不用說東南沿海、廣東深圳、澳門香港……在當時是蠻荒煙瘴的不毛之地,專門用來流放重刑犯。
蜀人——包括其統治者王建、王宗衍,也從來沒有把自己當做是中原人,從頂層權貴到普通百姓,也都認為自己是遊離于中原文化之外的邊緣文明,是中原王朝與南蠻的緩沖過渡區,那種自卑是與生俱來的。
中原人更是把蜀地當做是鳥不拉屎的不毛之地,把蜀人當成是未開化的野人。
1,陳敬瑄殺雞儆猴
僖宗入蜀時,随行的奴仆都對蜀地充滿歧視,在成都行宮裡大呼小叫、指指點點,被陳敬瑄殺了個下馬威之後才管住了嘴巴,不敢再胡說八道。
2,蜀地乏馬
天複三年(903),王建派韋莊入貢長安,并趁機修好于朱溫,以營造相對友好的外部環境。朱溫遂派心腹王殷回訪成都。
王殷抵達成都後,受到了王建的熱情款待。席間,作為“汴蜀友好特使”的王殷,竟然壓制不住内心的高傲,發表了一些不恰當的、對蜀地懷有歧視的言論。
當時,王建為了向朱溫展示實力,便向王殷炫耀其蜀地的軍事力量。王殷先是禮貌性地贊賞,随後便說道:“蜀甲兵誠多,但乏馬耳。”在冷兵器時代,戰馬的數量就是軍事實力的最直觀體現,好比我們今天讨論海軍實力的時候離不開航空母艦、驅逐艦的數量。所以王殷話裡有話,綿裡藏針,“但乏馬耳”四個字就推翻了之前所有的恭維,婉轉地對王建的軍事實力進行了貶低,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。
王建瞬間黑臉,作色道:“蜀地山路崎岖,路途險阻,不适合騎兵作戰。并且,我還真不缺乏戰馬,來,你來跟我看看吧!”
王建集結起了他的騎兵部隊,在星宿山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閱兵式,據記載,參閱的戰馬共有一萬兩千匹,且軍容甚整,訓練有素。
王殷大為歎服。
王建本身就是騎兵将領出身,深知騎兵的重要性,自得蜀地後,在邊境榷場及境内貿易中轉站高價求購良馬,十幾年不間斷,所以才具備了一支一萬兩千匹戰馬的騎兵部隊。
誠意隻是合作的意向,而實力才是合作的基礎。在王建治下的蜀地,不僅有蜀道難的天險,更擁有一支不容忽視的武裝力量,所以後梁始終沒有把前蜀列為戰略假想敵,蜀地也得以擁有了二十年的和平發展期。
3,視蜀如蕃
乾化二年(912),後梁派使者訪問前蜀,朱溫在信中尊王建為兄,承認前蜀的政治地位,願結梁蜀之歡,合認弟兄之國。
一切似乎都很正常,然而學識淵博的張格卻指出了一處容易被忽略的細節:來信的印文是“大梁入蜀之印”。
張格娓娓道來,說唐朝時候,出使番邦的印文才是“大唐入某印”,如今大梁以兄事陛下,奈何以夷狄之禮侮辱我國?
王建頓時火冒三丈,當場就要殺了大梁的使者。
張格再次叫停,說兩國交戰,還不殺來使呢,何況梁蜀正在友好結盟,豈能殺其使者?這是大梁相關部門的過失,不能遷怒于使者,更不可破壞兩國之歡。
王建恢複了理智,特刻“大蜀入梁之印”作為回敬,回信的擡頭亦是“大蜀皇帝緻書于大梁皇帝閣下”。
後梁是“五代”的第一代,前蜀是“十國”的第一國,這一次出訪成為中央朝廷與地方割據政權的首次外交事件,成為日後“五代”與“十國”的外交模闆,後唐建立時,各地方政權的國書擡頭也基本保持了一緻隊形,基本都是“某國皇帝緻書大唐皇帝”雲雲,前文有羅列。
按照史書雲,雙方均使用“敵國禮”。注意,這裡的“敵”不是仇敵的敵,而是匹敵的敵,意為平等之意。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絕世武魂 一品皇商:不做棄妃做大佬+番外 我有一顆大帝妖丹 紅樓:開局庶子,嫂嫂請自重! 我在大秦發展高科技 沙雕霸總終于低下高貴的頭顱 南山詞 諸天萬界:我在影視世界的人生 特種兵之我能看見經驗條 一起長生不老,可好 小道長 重生漢末之群雄召喚 被神君渣後和鬼王HE+番外 愛慕已久[娛樂圈] 雙生獵手 (紅樓同人)紅樓之晚韶華+番外 死遁後男主總想扒我馬甲 諜醫1937 延遲心動 他摸了一下我的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