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絕妙!”齊策拍着車轅贊歎。“華麗!”趙武用手中的槊敲打着車廂贊歎。僅僅一個回合,僅僅一個突擊,郤家兵輪到咱露臉了中軍傳來軍令催促。趙武一個翻身跳下巢車,他腳不點地的竄上自己的戰車,先拿起盾牌,拎起長槊,想了想,又将長槊插回車身,取下弓來,催促禦戎武鲋:“左軍左矩,出擊。”趙武所在的左路軍這一擊是制勝的關鍵,晉國全軍都在觀望着左路軍的出擊,軍鼓聲中,左軍動了---晉人稱左軍為“啟”,由于左路軍(啟)通常是倒數第二波投入戰鬥,所以它的攻擊也一定在“先驅”軍後面。當左軍投入戰鬥時,意味着決定勝負的時刻到來,随後将投入“殿後軍(後勁軍)”發動最後一擊---所以,左路軍常常起着“承先啟後”的作用。趙武的出擊令傳出,“徹頭”的林虎興奮的嚎叫起來,他在戰車上跺着腳,催促自己的戰車加快行駛。這一個“十徹”恰好是兩個旅,趙武的兩千甲士身披銀亮的全身甲。聽着長槊緩步前進,每徹的虎贲(士官)一邊走一邊大聲喊着:“穩住,穩住,左右看齊,不許超乘(超越戰車)。”軍鼓急催,因為林虎的高速前進,第二徹已經與“徹頭”脫節,鼓聲催促他們加快前進步伐。虎贲在鼓聲中大喊:“跟上鼓點,跟上鼓點,别掉隊!”銀亮的甲士完全展開,像一道翻卷的巨大潮水,這些趙兵與春秋慣常的甲士不同。春秋甲士一般雙手持戈或戟,不會攜帶盾牌。趙氏的甲士裝備精良,不僅一手持盾,另一手将長槊夾在腋下呈格鬥狀态,而且他們背上還插着兩把武器:一柄戰斧、一把“斷”劍。随着鼓聲的加快,他們開始助跑、小跑、奔跑、呐喊沖鋒---緊接着,第三徹、第四徹開始進入沖鋒。韓起跳上了趙武右面的一輛戰車,笑着說:“我倆既沒有魏锜的勇猛,又沒有郤至的技巧,但願我們對面真是隻軟柿子。”對面的楚軍排出是“荊屍大陣”,這陣法創始于楚武王。趙武初次聽到“荊屍”這個名字時被吓了一跳,這名字好恐怖啊---估計當初楚國就是這意思,他們常被人稱之為“荊”,後面加上“屍”這個詞,讓人覺得陰森森的,情不自禁想起現代的“虎、豹、皇、霸”之類的名詞一樣。或許楚人如此命名,就是覺得這名字夠威夠力,能讓敵人一聽喪膽。出于對“荊屍大陣”這名字的興趣,趙武特地找齊策打聽了一下,想知道這陣型是否有什麼效果疊加,比如眩暈,中毒,傷害加倍等等,但等到齊策一詳細解釋,趙武樂了---原來他是個山寨貨。春秋時代的山寨産品。這“荊屍大陣”名字很恐怖,内容不新鮮,它就是把當前流行的“五陣”各部隊全重新命名,換上了自己的稱呼,就此成為“山寨五陣”---比如“前鋒軍”,列國統稱“先驅”,楚國人改稱“前茅”,并以茅為标幟。因為楚軍“前茅”都選用猛士,故此“名列前茅”在楚國就成為勇猛的代名詞。另外,生性浪漫的楚國人還把指揮中心所在的中軍(列國統稱為“申驅”)改稱為“中權”,列國通稱為“啟”的左翼部隊,楚人稱之為“左追蓐”。右翼軍被通稱為“胠”,楚人改稱“右轅”。至于殿後的後軍,列國稱之為“大殿”、“殿後”,楚人則改稱“後勁”---“後勁”主導最後一擊,故此,最後一擊乏力就被稱為“後勁不足”。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媳婦好難追 前妻修羅場 他的小軟糖 今天也妄想親她 被動變身 設計部的小鋼炮 第五部隊 彈痕 請勿在此丢棄情人 神豪:開局禍害全校校花 福妻到(百年好荷之三) 惡男大失寵 穿成真千金,全家炮灰讀我心聲 男主還能不能再上線[穿書] 腹黑擒妻計 寵意綿綿 醉卧仙壇 影後家的美人魚 戀愛生手 霸王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