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一個陽光明媚卻略帶悶熱的夏日,我跟着年輕的太爺爺走在前往南陽的路上。微風輕輕拂過,卻未能驅散空氣中那絲絲暑氣。
我們正走着,忽然瞧見路邊有一位面容愁苦的路人,他坐在一塊大石頭上,不停地用手捶打着自己的腿,嘴裡還不時發出痛苦的呻吟。太爺爺心善,趕忙上前詢問。
路人見有人關心,猶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,開始訴說自己的病情。他說:“我這腿啊,疼了好多天了,從大腿外側一直到小腿,又酸又麻又疼,感覺整個腿都不是自己的了。而且這幾天,我這胸脅部位也總是脹滿疼痛,心裡煩躁得很,吃也吃不好,睡也睡不香。”
太爺爺聽後,仔細地觀察了路人的面色和舌苔,又為他把了把脈,然後說道:“您這是經絡氣血不暢,陽氣運行受阻所緻。”
說罷,太爺爺決定為他施針治療。太爺爺告訴我們,要治療這位路人的病症,需要針刺陽交穴。陽交穴位于小腿外側,外踝尖上7寸,腓骨後緣。
太爺爺解釋道:“陽交穴乃足少陽膽經之穴,此處是陽氣交彙之處。針刺此穴,可疏通膽經氣血,調和陽氣,從而緩解腿外側的疼痛和麻木。同時,膽經與肝經互為表裡,通過調節膽經,也能疏解肝經的郁滞,進而減輕胸脅脹滿疼痛之症。”
隻見太爺爺取出随身攜帶的銀針,準确地刺入路人的陽交穴。行針片刻後,路人漸漸舒展了眉頭,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神色。
他試着站起來走了幾步,興奮地說道:“哎呀,真的不疼了,太神奇了!這位先生,您真是神醫啊!”
太爺爺微笑着說道:“您回去後還需注意休息,避免勞累和着涼,以免病情反複。”
告别了路人,我和太爺爺繼續踏上了前往南陽的路途。那一天,我對太爺爺的醫術更是敬佩不已。
太爺爺給我講,“陽”,在中醫理論中,通常代表着陽氣、光明、溫暖、活躍等積極向上的屬性。陽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動力,具有溫煦、推動、防禦等作用。陽氣充足,則人體機能正常,氣血運行通暢,精神飽滿;陽氣不足,則易出現畏寒肢冷、乏力疲倦、氣血瘀滞等症狀。
“交”,有交彙、交流、交叉之意。它暗示着此處是陽氣交彙、交流的關鍵部位。陽交穴所處的位置,恰似陽氣運行路徑中的一個重要節點,是多條經絡陽氣相互交融、彙聚之處。
從陰陽平衡的角度來看,陽交穴的“陽”強調了其與陽氣的緊密關聯,而“交”則突出了陽氣在此處的動态交流與平衡調節。當人體陽氣失衡,或陽氣在經絡中的運行受阻時,陽交穴就發揮着關鍵的調節作用。
陽交穴所主病症廣泛,包括驚狂、癫疾、面腫、胸脅脹滿疼痛、膝股痛、下肢痿痹等。以下我們從中醫理論的角度來探讨陽交穴為何能治療這些病症。
驚狂和癫疾,多與情志失調、陰陽失衡有關。中醫認為,心主神志,而陽氣是維持心神正常功能的重要保障。陽交穴通過調節陽氣的運行,使心神得以安甯,從而有助于緩解驚狂、癫疾等精神情志方面的病症。
面腫,往往是由于氣血運行不暢,水液代謝失調所緻。陽氣具有推動氣血運行和運化水濕的作用,陽交穴激發陽氣的活力,促進氣血流通,增強水液代謝,從而減輕面部浮腫。
胸脅脹滿疼痛,多因肝郁氣滞、氣血瘀滞所緻。陽交穴所處的經絡與肝經、膽經等相互聯系,通過調節陽氣,疏通經絡氣血,可緩解胸脅部的脹滿疼痛。
膝股痛和下肢痿痹,主要是由于經絡氣血不暢,筋骨失養所緻。陽交穴位于下肢部位,其調節的陽氣能夠沿着經絡下行,滋養下肢的筋骨肌肉,促進氣血流通,消除疼痛,恢複下肢的功能。
總而言之,陽交穴的穴名“陽交”深刻地揭示了其在陽氣運行和調節中的重要地位。通過調節陽氣的交彙與平衡,陽交穴能夠對多種病症發揮治療作用。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都是糜爛的人心惹來的 冤種大哥要下鄉,白眼狼你們哭啥 藿藿與尾巴的怪談之旅 娘娘封心鎖愛,皇上深陷火葬場了 魔女小姐,我真的超弱的! 你們繼續虐,别帶上我行嗎 快穿之從樹身開始修煉 接手湖人從老詹4萬分開始 斬妖,我絕對認真 羅浮迎暄随志 同桌說:你壓到我頭發了 天!誰家小少爺上來就投懷送抱 靈散山河 萌寶攜熊崽闖天下 惡毒炮灰禁止美人扮演 拒跪之始,再踏修真路 全師門反派,唯小師妹發癫變态 你随清風入我心 甯得雲深,今宵夜長 開局系統加趙雲,又來典韋和許褚